人頭帳戶初犯會被關嗎?相關刑責、處理方式一次看!
一、文章目錄
(一)人頭帳戶是什麼?
(二)被認定提供人頭帳戶會怎麼樣?
(三)人頭帳戶初犯會被關嗎?
(四)人頭帳戶可能成立的相關刑責
(五)最新相關法律規定
(六)結語
二、前言
在數位金融時代,人頭帳戶常被詐騙集團利用,許多初犯者可能因為一時疏忽或誤信他人,將自己的銀行帳戶交付給他人使用,卻未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可能觸犯刑法。本篇將解析人頭帳戶初犯的相關刑責、常見案例及處理方式,幫助您了解相關法律風險。
三、人頭帳戶是什麼?
人頭帳戶指的是詐騙集團透過租借、購買或欺詐等方式,非法取得他人的銀行帳戶,藉此進行不法的金融交易或洗錢活動。詐騙集團通常會誘使受害者將資金轉入這些帳戶,隨後再迅速派遣車手將錢款提取一空,避免資金被凍結,且藉此隱藏資金的真實來源和流向,從而增加法律機關追查的難度。
四、被認定提供人頭帳戶會怎麼樣?
警方在接獲報案並調查此類帳戶時,通常會將其視為詐騙團伙的犯罪工具,並懷疑帳戶持有人涉嫌協助詐騙或洗錢。為防止這些帳戶繼續被利用,警方會將其標記為警示帳戶,切斷犯罪集團進一步操作的途徑。
五、人頭帳戶初犯會被關嗎?
對於人頭帳戶初犯且無前科的被告,法院通常會綜合考量其智識能力、社會背景、案件證據及其陳述內容進行判斷,原則上會給予初犯者較寬容的處理。
又此類案件中,被告的相關陳述(尤其是一開始於偵查庭中的證言)至關重要,專業律師能幫助被告清楚的陳述自身情況,並提供有利證據與論點,避免因不當陳述而影響案件結果,從而提升獲得不起訴或無罪判決的可能性。
六、人頭帳戶可能成立的相關刑責
(一)洗錢罪?
目前實務上普遍認為洗錢罪的成立須考量行為人是否有「洗錢」的犯意,以及其行為是否影響犯罪所得的本質、來源、去向、所有權或處分權,或是否妨礙執法機關追查不法資金。若行為人僅將帳戶提供給他人使用,而未進一步參與資金隱匿、轉移等行為,則單純的提供行為通常不會成立洗錢罪(但須注意本文第七點之新修法規定)。
(二)詐欺罪?幫助詐欺罪?
人頭帳戶案件牽涉到詐欺罪,依照刑法第339條,最重可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。不過許多被告可能是因為貸款需求、打工等原因,而誤將存簿與提款卡交給他人,事後才發現涉及詐欺犯罪。因此於大多數案件中,被告未必明知對方為詐騙集團,因此常涉及間接故意的認定,法院會從客觀證據判斷行為人是否「預見風險」。若行為人曾對帳戶用途產生懷疑,如曾詢問對方這是人頭帳戶嗎?會不會有危險?或曾對交付存簿與提款卡感到疑慮,但仍選擇提供帳戶,法院可能據此認定其具有間接故意,進而判定構成幫助詐欺罪(刑法第30條、第339條)。
一般而言,法院對於這類案件的處理相對寬鬆,刑期一般為數個月不等,且多數情況下會裁定易科罰金。很多人會覺得此類案件若與被害人達成和解,可請求緩刑,但因人頭帳戶屬非告訴乃論罪,即使和解,仍可能遭起訴或判刑,是否選擇和解仍建議應由經驗豐富的律師進行評估。
七、最新相關法律規定
雖如前述,通常僅將帳戶提供給他人使用,而未進一步參與資金隱匿、轉移等行為,不會被法院認定成立洗錢罪。但為了打擊洗錢行為,特別是防範詐騙集團利用人頭帳戶進行資金流轉,政府於2024年3月1日 實施《洗錢防制法》相關管理辦法。修法後,法院在審理時亦可能考慮更嚴重的洗錢罪名,一旦成立,被告即可能面臨牢獄之災。
根據相關規定,無正當理由提供金融帳戶、虛擬貨幣或第三方支付帳號將面臨嚴格管控,例如限制轉帳與提款、禁止網路銀行功能等。按《洗錢防制法》第15之2條規定,提供人頭帳戶屬違法行為。初次違反者將接受警方告誡,若5年內再犯,或提供超過3個帳戶或帳號,將遭法律追究。此外,遭告誡者將被金融機構限制交易5年,包括每日轉帳與提款上限、禁用網路銀行、拒絕臨櫃交易及開戶等措施。
八、結語
面對被當成人頭帳戶後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,及早採取行動並尋求專業律師協助,是保障自身權益的關鍵!
立即點擊網站下方的【聯絡我們】,撥打裡面的諮詢電話或填寫預約諮詢表單,也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 Line 帳號。我們具備豐富的實務經驗與專業知識,若您正面臨相關法律問題,歡迎隨時聯繫我們的法律團隊,協助您制定有效的辯護策略並提供全面的法律協助。